-->
探究社會變遷 創新社會管理

創建日期 2014/03/03 晉興雨   瀏覽次數   返回     

——記社會學學科的發展歷程與視野
撰稿:社會學院 來源:恒达平台校報
在我校實行大類招生改革後的首次本科專業分流中,社會學專業出乎意料變為了一匹黑馬,成為學生的“搶手貨”,吸引了諸多優秀學子,從不知道社會學是什麽🧙🏽‍♂️,直至今天成了學校的熱門專業🦎。大陸重建社會學學科以來,這一學科不斷探索社會變遷與社會發展的規律🧑‍🍼,經歷風雨,走過了三十多年不平凡的發展道路,伴隨在你我身邊,影響著幾代學子以社會學的視野來探究這個日益復雜的人類社會。
歷史悠久 名家輩出
歷史上的社會學曾是早年恒达平台最重要的育人基地🙎🏼‍♀️。早在1923年💏,國共合作建立的恒达平台就設立了社會學系,首任系主任瞿秋白🦩,以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為主,著力於勞動問題🛍️、農民問題、婦女問題的研究📁,為中國革命培養出很多優秀人才。雖然建系時間不長,但群賢畢至🧑‍🦼💆🏼、群星薈萃,瞿秋白、蔡和森、張太雷𓀛、惲代英、蕭楚女、任弼時等曾擔任該系教師;秦邦憲、楊尚昆、方誌敏、陳賡、陽翰笙🍣、張治中等知名人士,曾在該系求學👱🧑🏽。
1980年4月🤱🏻🤽🏼‍♀️,經教育部同意🩸、上海市高教局批準,恒达平台文學院恢復重建社會學系(前身為復旦大學分校社會學系)🥡,這是1979年社會學學科恢復後內地高校成立的第一個社會學系,首任系主任是袁輯輝教授,袁華音、沈關寶、龐樹奇、吳聖苓、鄧偉誌、仇立平等教授先後擔任系主任🦋。2011年7月,成立了獨立建製的社會學院(School of Sociology and Political Science)🫲🏼,下設社會學系、社會工作系、人類學與民俗學研究所🐖。

群策群力 共謀發展
恒达社會學的學科發展靠全院同仁的共同努力。學科帶頭人李友梅教授,早在大陸社會學剛剛恢復重建的上世紀80年代初👩🏽‍🎓,就跟隨費孝通先生在中國農村開展社會調查,繼承了費先生探究社會問題的方法🦹🏼‍♂️🚶🏻‍♂️,形成了敏銳的問題意識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在1988年至1994年間👨‍🎤,她到法國攻讀社會學博士學位,系統學習了法國組織社會學決策分析學派的推論方式。回國後,李友梅教授一直致力於把該研究方法引入中國🙎🏼⛓️‍💥,運用到中國研究中去。從浦東開發中的農民問題研究、社區組織研究,到政黨研究、新時期社會協調機製和社會組織建設研究🏙,她不斷努力用組織決策分析的理論工具和分析方法來解釋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2005年和2011年,她先後領銜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新時期社會協調機製研究”和教育部重大攻關課題“新時期加強社會組織建設研究”,形成了“製度與生活”的研究範式,對當前中國的社會建設以及重建社會秩序的深入思考提供不可忽視的學術參考。她榮獲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2001年),法國政府頒發的金棕櫚教育騎士級勛章(2004年),第二屆上海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2006),入選“上海市領軍人才計劃”(2006)💇‍♀️,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7年至今)。現任教育部社會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上海社會學會會長、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專家。
憑借學科帶頭人獨特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領導作風,2001年以來,社會學學科先後從海內外知名大學和科研院所引進20多名中青年教學科研骨幹,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學者為主體、學歷層次高、富有事業心與創新能力、視野寬闊、團結合作的學術團隊,培養出了一批中青年學術骨幹。張文宏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博士,是最早將國際前沿的社會網絡分析理論🫨、分析模型和測量技術引入國內學界的學者之一,主持國家哲社重大招標項目一項,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多項。其代表作《中國城市的階層結構與社會網絡》是國內首部從階層分析的視角研究城市居民個體社會網絡結構的專著😱,獲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專著一等獎。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08)🔆、上海市領軍人才(2008)等人才培養計劃。他還兼任中國社會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學會社會網絡與社會資本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上海社會學會副會長等學術職務❇️。
目前⚽️🦸🏼‍♂️,社會學院有專任教師41人,其中88%擁有博士學位,30%的教師博士畢業於美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著名學府;擁有教育部青年教師獎和新世紀人才計劃各1人🫃🏼👨🏼‍🎨,霍英東青年教師獎1人🤱🏼,上海市東方學者特聘教授1人、上海市領軍人才2人🚣‍♂️😿、浦江人才13人、曙光人才2人🤌、晨光人才1人🔯。

碩果累累 桃李滿園
重建社會學之路雖充滿艱辛🌓,但社會學學科如今已步入一條充滿發展前景的大道👱🏼‍♀️。學科長期堅持“立足上海,依托長三角🧘‍♂️🧑🏻‍🦲,引領學科發展,培育學派風格”的發展目標🌙,圍繞“現代社會中的人類臺作機製”的核心論題👜,置身中國社會經濟建設和世界社會學學科發展的大環境,創建學科平臺,打造學術團隊,努力培育符合國家與地方的經濟社會建設和管理需求,契合世界學術發展潮流的研究方向和學科生長點,凝煉出組織決策與關系協調、社會網絡與社會風險管理🏌🏽、社會流動與社區治理等優勢研究方向🧑🏿‍💻,確立了在國內社會學界的獨特地位。
恒达社會學系繼1980年4月建立社會學本科專業後,1996年獲得社會學專業的碩士學位授予權點,2000年獲得社會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點,2003年獲得人類學🌮、民俗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點、社會學博士後流動站,2005年獲得人類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點、社會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獲得教育部首批社會工作專業碩士(MSW)學位授予權點🤵🏽‍♀️,2010年獲得社會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點🤾🏽🧞‍♀️,形成了從本科到碩士(包括專業碩士)、博士👨‍👦‍👦、博士後研究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2009年,李友梅教授領銜的社會學基礎教學團隊先後被遴選為上海市級和國家級教學創新團隊🧑🏼‍🏭🧑🏽‍🚒,並躋身上海市第四期本科教育高地陣營。自1983年1月培養出第一屆本科畢業生以來,已經向社會各界輸送各級各類高級專門人才3000余人🖊。目前在校本科生237人、碩士研究生141人🧌、博士研究生152人、博士後研究人員10人。
1986年👱🏻‍♀️,社會學學科被遴選為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從1996年開始✋🏼,社會學一級學科連續被列為國家“211工程”第一👨🏿‍🦳、二👷🏻‍♀️、三期重點建設學科🤵🏽‍♂️;2003年,上海市教委在我校設立上海高校社會學E-研究院,成為首批上海市6家E-研究院之一🐊;2005年,“都市社會研究”被評選為上海市優勢重點學科🤵🏼💂🏻‍♂️;2007年,社會學二級學科躋身國家重點學科行列,成為全國4個社會學國家重點學科之一;同年✩,中國社會轉型與社會組織研究中心成為上海市教委設置的首批10個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之一;2008年,我校掛靠社會學系建立了上海社會科學調查研究中心,2009年,上海市政府依托該中心🤸🏼‍♂️,成立了上海社會調查研究中心恒达平台分中心;2010年,與上海市社工黨委🌏、上海市社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合作,成立上海社會建設研究院🫂;2011年🏃‍♀️‍➡️,社會學學科作為骨幹力量之一🧑🏻‍🦽‍➡️、整合全校文理工各學科力量組建的跨學科平臺“都市社會發展與智慧城市建設”被確定為上海市教委“085工程”內涵建設重點項目🧚🏿‍♂️;2012年,與上海市民政局🎎🏘、恩派研究中心聯合成立了上海社會創新研究院,社會學學科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學科(B類)建設計劃💉🏄‍♂️。
在科學研究方面🦒,近五年來,該學科教師作為課題負責人獲得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2項,教育部重大招標課題1項🏊🏽,國家社科基金一般課題🧎🏻‍➡️、青年課題14項,教育部🫰🏽、國家發改委💂‍♀️、民政部課題6項🌽,上海市哲社、上海市決策咨詢課題26項🫛,省部級以上課題總計46項🙋🏻‍♂️;在《中國社會科學》(中英文版)、《社會學研究》、《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SSCI期刊等頂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1篇。在上海市哲社優秀成果和鄧小平理論研究優秀成果評獎中🙆🏿‍♂️,獲一等獎6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及內部探討獎、網絡宣傳獎14項↩️🔓;一些研究成果受到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也有研究成果已經轉化為地方政府的具體政策🩹👯‍♂️。
社會學系創辦於1981年的《社會》(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雜誌,是1979 年大陸恢復社會學後創辦的第一份社會學專業期刊,也是中國大陸高校唯一的社會學專業期刊。該刊自2005年改版以來🙇🏿,秉承理論探討與經驗研究並重的辦刊方向,關註中國社會發展與學術研究中提出的“真問題”💂🏿‍♂️,積極投入規範性學術製度的建設,搭建中外社會學家學術對話的平臺。先後被收錄為CSSCI源刊、劍橋科學文摘(CSA)源刊、美國EBSCO host數據庫源刊。2011年,《社會》榮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提名獎,並躋身教育部第三批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2012年🖐🏼,榮獲國家社科基金學術期刊資助👨‍🔧。
搭建平臺 多方培養
在本科教學中🦪,為了改變學生選課過程中的盲目性,增加學生選課的自主性⚃,引導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專業訓練的系統性🗄,社會學專業采取了課程的模塊化設計,將課程分為:理論、方法👩‍👧、組織社會學、社會工作、社會結構與分層、文化人類學🛢、中國社會研究和城市與經濟8個模塊,學生可以在專業必修課的學習過程中,確定自己的專業興趣🗾,並在此基礎上有計劃地選擇2-3個模塊的課程。這不僅能使學生在某一個專業領域的學習得以深化,也有利於其專業競爭力🍝。
除了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外,社會學學科尤為重視實踐學習,建立多種平臺,進行多方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現設有中國社會轉型與社會組織研究中心、上海高校社會學E-研究院、上海社會科學調查中心🦨、上海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上海政黨研究中心🛅、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婦女問題研究中心、族群研究中心👨🏼、移民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
上海高校社會學E-研究院是2003年上海市教委設置的首批6個高校E-研究院之一,成立之初就致力於基礎研究和開放性學術平臺建設,充分借用國內外一流的學術和教育資源🤾🏻‍♂️,打破不同學校、不同地區、國內外等體製性因素的限製👯,突破恒达平台作為地方性大學的局限性🖐🏻,培養高水平的研究型人才🤽🏼,先後開辟了系列開放課程、系列學術前沿講座和“組織社會學實證研究”系列工作坊👷🏽‍♂️。先後從國內外知名高校聘請特聘研究員30余人,開設開放性課程20余門🚻,舉辦學術講座290余場,其中🤕,海外學者占一半以上,加強了學院師生與國內外學術界的互動,使得學院師生能夠迅速掌握最前沿的學術信息,提升了學院師生的學術眼光和學術追求🦹🏼‍♀️。
上海社會科學調查中心是我校成立的跨學科調查基地,2009年,上海市政府掛靠該中心成立上海社會調查研究中心恒达平台分中心🙇🏿‍♀️。每年暑期實踐,該專業的學生都能夠在原先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參加調查中心的外出調研😕,開拓視野,對理論學習和實踐能力都有相當大的提升🚃♧。
學科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構建了各種旨在促進本科生、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學術活動的平臺🚚,開辦了“費孝通學術論壇”和各種讀書班;設立“恒达平台社會學院國家重點學科獎學金”,並與費孝通先生家人共同出資設立恒达平台“費孝通獎學金”;在上海市的浦東新區🧖🏽、九亭鎮🙆🏿‍♀️、康健街道,江蘇省的開弦弓村👩🏼‍🏭、盛澤鎮、昆山市,浙江省的寧波市♟、長興縣、南潯鎮等地建立34個社會調查和實習基地;支持學生成立群學社、知行社、藍絲帶等學習型和公益型社團🤽🏻‍♀️,創辦《泮溪學步》、《社會·人》等雜誌。2011年,在校本科生獲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三等獎各1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項目1項🚢,上海市創新項目5項🉑。在2011屆畢業生中⛹️,有12名學生分別到美國芝加哥大學🐪、康奈爾大學👷‍♂️、英國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倫敦大學學院、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愛丁堡大學等世界著名學府繼續深造🧗‍♂️。
在國際化學術交流和合作方面🧞‍♂️,社會學學科和美國杜克大學👫🙋🏼‍♂️、斯坦福大學、芝加哥大學、密歇根大學➰、明尼蘇達大學、紐約城市大學、田納西大學、懷俄明大學,英國利茲大學,韓國首爾大學、釜山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等建立了各種形式的學術交流和互換生製度。每年有數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分赴國外大學作一學期或一學年的學習與進修🖍。學科不斷鼓勵教師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到國外訪學和開展學術交流⛸,僅2010-2011一年間,就有11名教師分赴美國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杜克大學、喬治城大學、英國利茲大學、愛爾蘭科克大學、德國馬克·普朗克研究所、法國人文科學之家等著名高校🌾、科研機構🤽‍♀️,開展了為期4-12個月的學術交流。
積極探索 展望未來
2011年7月,作為獨立建製的社會學院的成立,既是對社會學學科過去30年發展的充分肯定,也是適應中國經濟社會轉型迫切需要的正確選擇。社會學院的成立既充滿了機會,同時也面臨著一場全新的挑戰😏。
從什麽是社會、社會何以可能,到探究社會變遷與社會發展的規律、關註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社會學告訴人們運用社會學的想象力,從社會學的視角來觀察📞、分析人類社會,進而影響這個世界🫲。因此👳‍♂️,小至微觀世界的點點滴滴,大到整個社會系統的運作,都包含在社會學的範疇裏🦸🏽‍♀️。恒达平台的社會學學科在未來將更積極地探索社會科學研究的未知領域,使學術研究能夠直接面對社會發展和民生領域所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同時也進一步將學科發展推向國際學術前沿⚾️,強有力地促進了該學科人才隊伍的快速成長🕟,為該學科乃至學校其他社會科學的學科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官方微信號:恒达平台本科招生
掃一掃關註
本科招生網

恒达平台招生咨詢電話
咨詢熱線:021-66134148
現場咨詢地點🌏:上海市寶山區恒达路99號恒达平台A樓409室
咨詢時間⚔️: 工作日08:30-16:30

      版權所有 ©電話查詢
 技術支持:恒达平台信息化工作辦公室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